狄荣科颅骶疗法教程培训网
地址: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121-11号,柒星苑公寓楼3号楼303室
邮编:212010
E-mail:jszj1268@163.com
手机:18952862769(微信)
颅骶系统意指治疗师特别关注头部颅骨、脊柱、及其宽阔的末端——骶骨,所以将这种治疗方法称之为颅骶疗法(craniosacral therapy, CST)。
苏瑟兰认为,规则的颅骶运动是由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所引起的压力变化造成的,表现为全身可被触摸的每分钟6-12次的节律。这个信号提供了一种有关全身组织和器官当下状况的有用线索,提供一个疼痛和不适情况的身体图式(body schema)。
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神经外科医师约翰•尤普勒捷(John E. Upedger)带领团队大规模地开展对颅骶系统的研究,发明了“十步程序法”(Ten-Step Protocol)的工作方法(技术),并将此命名为颅骶疗法(CranioSacral Therapy, CST),系统地阐述了颅骶疗法的基础理论、手法技术和临床实践。
这是一种新近认识的节律性功能系统,可以从三个层次认识颅骶系统,包括:颅骶骨骼系统、被膜系统、脑脊液系统。正如尤普勒捷在给唐•科恩(Don Cohen)写的《颅骶疗法简介》(Introduction to Craniosacral Therapy)一书所作的序中所说:“颅骶系统是人体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系统,这是一个躯体、意识、心灵三者既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影响的场所。”。在颅骶疗法的实践中,身体开始告诉人们生命的本质。生命首先作为原始能量动力的推动而发生,然后表现为体液流动、神经信号传导、组织细胞运动以及整体行为反应。
颅骶疗法(Craniosacral Therapy, CST)是一类新兴的手法治疗方法,也是一种轻柔的、有效的治疗方法,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,尤其是对其他疗法束手无策的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。在美国,颅骶疗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,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,并逐渐推广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。
颅骶疗法主要内容包括:
(1)三条介入途径:
(A)颅骶骨骼系统:颅骨和脊柱;
(B)被膜系统:硬(脑脊)膜囊;
(C)脑脊液系统:三条循环途径。
(2)三套主要手法:
(A)颅骨提升技术,
(B)横膈膜和硬膜囊(交互性张力膜)松弛技术,
(C)脑脊液引流和颅骶能量技术。
(3)两种作用机制:
(A)生物力学机制,
(B)生物动力学机制。